|
眼看着地里的麦子一天天变黄了,又到了夏季收割的季节,不由我想起60年前我在家乡白鹿原,参加农业社生产队碾场的事。
1955年农村实行合作化,农民的土地都入社,归农业社集体耕种。夏季收割碾打也都是生产队集体进行。
白鹿原的农民历代一年收两料庄稼。夏季小麦,秋季玉米。
收小麦的环节比较复杂。首先是农民弯着腰,顶着烈日用镰刀一下一下把麦子割下来,打成捆,再用手推车或马车拉到麦场上,经晾晒后堆集成垛,准备碾打。
生产队碾麦场地都比较小,一个组的麦垛得分多场才能碾完。况且,夏天多雨,阴天、雨天或场地潮湿,都不能碾场,所以碾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才能把麦颗收回家。当时,碾场主要靠人力和畜力完成。
碾场分五个步骤,即:摆场、吆场、翻场、起场、扬场。
摆场,一般从早上太阳出来一会后,场面湿气稍干时就开始,摆好后晒上一半个小时,麦子才更好碾。摆场,就是把麦垛上的麦捆揭下来,再把麦捆不断拉送到摆场人的身边。摆场的第一排麦子从场边开始,麦稍朝场里,稍带弯月形摆开。这是因为牲口拉碌碡在场内反复转圆圈,所以场边不能摆太直,否则不是碾不上,就是碌碡跑麦外去了。摆场的人,把麦捆解开,并轻轻把原捆紧的麦子抖松摊平。第二排麦稍朝外,上半截压在第一排麦稍上面。到第三排就开始麦稍压麦根,层层麦稍朝上,一层压一层向后退,一直把场摆满。摆完后你可以看到,场上全是金黄的麦穗,形成一排排整齐的梯形波浪,在阳光下泛着金光。
摆场要求摆得平整,薄厚均匀。碾场靠牲口拉碌碡(石滾)碾压脱粒,麦层薄厚不均,会造成厚的地方碾压不透,麦粒脱不下来,农民称为“夹生”。
场摆好后,一些姑娘、媳妇和小孩,就会坐在麦场中间掐麦秆。掐麦秆是用来编草帽,扇子,蚂蚱笼等草编用品。麦杆只要上边最长的那一节,因为这一节最长,中间无结,又是上细下粗,便于编织时套接。编的时候要先把麦秆在水里泡湿,然后捞出来用湿布裹起来防干,编时麦杆就不会折断。
吆场。吆就是吆喝,也是赶的意思。即赶着牲口拉碌碡转圈滾压脱粒,就叫吆场。吆场的人很辛苦,一直顶着烈日,一手牵着牛缰绳又握着一个长把罩篱,专门接牛粪用的。另一只手举着鞭子,在牲口越走越慢时,吆喝一声“嘚其!”,再摔起一个响鞭,“啪”的一声,牲口受惊吓马上加快速度了。
遇上牲口拉屎,得赶快用罩篱去接粪。有的吆场人一时大意,发现晚了牲口就会拉在麦场上,如被碌碡碾过粘在碌碡上,就会污染大片麦场,很难收拾,弄得麦秸麦糠里都是粪蛋蛋。碾场的碌碡前边一圈一圈向前推进,后边一圈一圈缩进,“狗撵兔”式循环前进。 |
|